当前位置:主页 > 普隐学堂 > 律部延承 >

3、律学传入东土

时间:2015-06-18来源:未知 作者:本站编辑 点击:
东汉明帝永平十年(75年),中天竺沙门摄摩腾、竺法兰赍持佛像、经文来华,是为佛教传入中国之始。然于此后一百八十年间,虽有经藏传译,僧尼剃染,却独缺律典,亦无传授比

东汉明帝永平十年(75年),中天竺沙门摄摩腾、竺法兰赍持佛像、经文来华,是为佛教传入中国之始。然于此后一百八十年间,虽有经藏传译,僧尼剃染,却独缺律典,亦无传授比丘戒法。

至曹魏嘉平二年(250年),天竺沙门昙摩迦罗(此云法时)尊者来华,依法正部立羯磨受法,敦请十位梵僧行千人受戒,大行佛法;并改先妄习,于洛阳白马寺译出《僧祇戒心》,准为僧用,是为中国有律法和传戒之初,亦为日后大弘四分埋下了伏笔。后曹魏正元年间(254-255年),有康居国沙门昙谛三藏来游洛阳,于白马寺译出《昙无德部羯磨》,为当时诸寺传戒所用。

戒法初兴,迄至西晋,中国出家僧众极多。随着梵僧赍持佛典西来,诸藏经论也开始大量翻译,至东晋时代,诸部律典也相继传译而来。

一、姚秦弘始六年至八年(404-406年),由罽宾国沙门弗若多罗与鸠摩罗什、昙摩流支、卑摩罗叉分三次译出《十诵律》,共六十一卷。

二、姚秦弘始十二年至十五年(410-413年),由罽宾国沙门与竺佛念等,召集五百位大德比丘,分五次译出昙无德部广律《四分律》,共六十卷。

三、东晋义熙十四年(418年),由天竺国沙门佛陀跋陀罗尊者与法显大师,于京师道场寺译出《摩诃僧祇律》,共四十卷。

四、刘宋景平元年(423年),罽宾国沙门佛陀什届至扬州,专精律品,于建康龙光寺与沙门智胜译出弥沙塞部广律《五分律》,共三十卷。

至此,西土律宗五部律典,中土也得四部。至于迦叶遗部广律则始终未出,直至东魏武定元年(543年),才由般若流支译出其《解脱戒经》一卷。

自此震旦,四律竞弘,南北诸寺,以法制僧,僧门兴振,纲纪条然。从诸部律典弘传的时域来看,《十诵律》译自长安,后由卑摩罗叉携至江陵,大弘于江左;又有河内僧业,游于长安,从鸠摩罗什学十诵,后弘化于姑苏;又有赵郡慧询,弘于扬州,宋京慧观,携归建康,大开律席,僧尼竞采。《僧祇律》译自建康,于关中稍有弘扬,后洪遵律师入关,于隋开皇十六年广流法味,大弘四分,僧祇遂逐渐式微。《五分律》晚出,译于建康,少有人弘通。统观诸律于中国初传之初,虽然诸部皆传,而十诵最盛,而《四分律》于译出后六十余年间,几无人研习,直至北魏孝文帝时代(471-499年),有法聪律师,于平城开讲此律,四分一宗才逐渐弘扬开来。

【参考资料】

1.《南山三大部辑要表解》,释修德辑。

2.《南山律学教程》,界诠法师编著。

3.《佛法概要》,明旸法师著。

4.《中国律宗通史》,王建光著。

5.《中国律学源流》,温金玉作。

6.《中国律宗传承及其发展》。

7.《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