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人于梦幻妻子家缘,不能当下割舍,梦幻功 名富贵,不能当下远离,梦幻苦乐寒暑,不能当下觑 破,乃至梦幻诗文、机锋、转语,不能当下唾弃,独 于梦幻西方则不求生,亦大惑亦!夫依对待而论,娑 婆活计,添梦者也,求生净土,醒梦者也,不可不求 生也 ;依绝待而论,惑业感于三界,恶梦也,念佛 生于净土,好梦也,亦不可不求生也。 蕅益大师《示谢在之》
非净非秽,般若之体;知净知秽,般若之照;取净舍秽,般若之用。是故不以般若为导,能生净土者,未之有也。不以净土为归,可称般若者,未之有也。
或曰:弥陀部属方等,金刚部属般若;时教既殊,旨归岂一?余曰:甚矣!见之固也!
如来一代教法,除声闻藏,余皆名大乘方等经典;般若安得非方等乎?从成道夜,至泥洹夜,
于其中间,常说般若;方等安得非般若乎?况净土玄门,理无不该,事无不摄。从华严、宝积、
大集、般若、乃至法华,无不导归安养。只此安养,具足横竖四种净土。而四种净土,并不离现前一念。
介尔之心,非横非竖,亦横亦竖。是故经云:‘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
’此唯心净土之诚证也。末世执迷,不达心性本来无外,说唯心,便拨净土;说净土,便昧唯心。
安知西方极乐,广彻华藏;华藏庄严,不出心性也哉!
无我开土,合刻弥陀、金刚二经,持序之。(藕益大师 《合刻弥陀金刚二经序》)
《金刚经》如幻如梦者,为破凡
外二乘我法二执言之。夫梦境虽空,而梦心即是觉
心 ;幻事虽虚,而幻本亦不全虚。泡虽无实而非无
水,影虽无实而非无质,则知六凡生死往还,虽如幻
梦,而佛性亦不断灭,但日用不知耳。菩萨了知现前
一念心性,亘古亘今,不生不灭,上等诸佛,下等众
生,虽欲不上求下化,不可得也。然虽发大菩提心,无始虚妄无明习重,观力轻 微,恐易退转,必须将此圆解,专念阿弥陀佛,求生 极乐世界。盖吾人现前一念心性,既本竖穷横遍,则 本具无边刹海。于我心性无边刹海中,实有十万亿 刹外之极乐世界,实有现在阿弥陀佛,先证心性,慈 悲接引一切迷流。我今以此菩提心力,称彼名号,便 与阿弥陀佛,如空合空、水合水。故称名一声,即一 声一心不乱 ;称名十声,即十声一心不乱 ;乃至称 名七日,即七日一心不乱。以正称名时,更无二心, 更无可乱故也。 蕅益大师
汝喜念《金刚经》,当以此功德,回向往生,即为净土助行。然《净土五经》,其功德亦不亚于《金刚经》。所寄之经书,宜详阅光所作之序,则其大义可以悉知。再息心恭敬读之,则无边利益,自可亲得。 (三)复唐瑞岩书一
编者敬按:予于民廿四年秋,由普陀上书苏州报国寺印大师, 求皈依。旋奉复,取法名曰宗敬,并承赐《净土五经》, 及《梦东禅师遗集》等十余种。覆函有云:“《金刚经》发明净土之处甚少,每日虔诵一遍已够。汝于专精念佛外,可将《净土五经》,川流不息读之。”予至今遵守,不敢忘。
附:蕅益大师《示谢在之》全文
吾人现前一念心性,过去无始,未来无终,现 在无际。觅之了不可得,而不可谓无 ;应用千变万 化,而不可谓有。三世诸佛,一切众生,从无二体。 十方虚空,刹尘差别,皆吾心所现之相分耳。是故四 种净土,皆不在心外,乃名唯心。谓极乐不即唯心, 则西方岂在心外,而吾心岂局东方哉!
人谓诸有为法,皆如梦如幻。不知心性不可唤 作有为,不可唤作无为。因迷故,即无为成有为,有 三界轮回因果,喻如梦、幻、泡、影、露、电。若返 迷归悟,则又即有为成无为,如梦得醒,幻复本,泡 归水,影归质,露不异湿性,电不异常光。今念佛求 生净土,正返迷归悟,至圆至顿,概以梦幻扫之,可 乎哉!
今人于梦幻妻子家缘,不能当下割舍,梦幻功 名富贵,不能当下远离,梦幻苦乐寒暑,不能当下觑 破,乃至梦幻诗文、机锋、转语,不能当下唾弃,独 于梦幻西方则不求生,亦大惑亦!夫依对待而论,娑 婆活计,添梦者也,求生净土,醒梦者也,不可不求 生也 ;依绝待而论,惑业感于三界,恶梦也,念佛 生于净土,好梦也,亦不可不求生也。
惑者又曰:当下即是净土,何必西方?问曰: 当下即饱暖,何必吃饭穿衣?当下即富贵,何必货殖 科甲?当下是学问,何必读书?当下是帝京,何必北 上?既世间法毫不可废,何独于出世法而废之?苟深 思此理,净土之生,万牛莫挽矣!天如祖师云 :“悟 后不愿往生,敢保老兄未悟。”释迦复起,不易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