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般若慧海 > 净土法语 >

対治懈怠

时间:2022-08-07来源:平兴寺 作者:本站编辑 点击:
修行用功,固宜专精。然凡夫妄想纷飞,若不加经咒之助,或致悠忽懈怠。倘能如丧考妣,如救头然之痛切。则于一行三昧,实为最善。若以悠忽当之,久或懈惰放废,固不如兼持经咒为有把
生死大事,须当预办。若待临行方修,恐被业 力所夺。 (正)复周群铮书

        修行用功,固宜专精。然凡夫妄想纷飞,若不加经咒之助,或致悠忽懈怠。倘能如丧考妣,如救头然之痛切。则于一行三昧,实为最善。若以悠忽当之,久或懈惰放废,固不如兼持经咒为有把握。汝祈我决,我与汝说其所以,汝可自决。总之生死心切,诚敬肫挚,则专兼均可。否则专落悠忽,兼落纷繁。良以根本不真切,故致一切皆难得利益矣。(三编·卷四·开示五则·P976)
 
        专修谓身业专礼,(凡围绕及一切处身不放逸皆是。)口业专称,(凡诵经咒,能志心回向,亦可名专称。)意业专念。如是则往生西方,万不漏一。杂修谓兼修种种法门,回向往生。以心不纯一,故难得益,则百中希得一二,千中希得三四往生者。此金口诚言,千古不易之铁案也。(增广·卷一·复永嘉某居士昆季书·P111)
 
        当云净土法门,修有专圆。由众生根器不一,致诸祖立法不同。善导令人一心持名,莫修杂业者。恐中下人以业杂致心难归一,故示其专修也。永明令人万善齐修,回向净土者。恐上根人行堕一偏,致福慧不能称性圆满,故示其圆修也。(增广·卷一·复永嘉某居士书二·P169)
 
       方知净土一法,一代时教,皆不能比其力用耳。持咒诵经,以之植福慧,消罪业,则可矣。若妄意欲求神通,则所谓捨本逐末,不善用心。倘此心固结,又复理路不清,戒力不坚,菩提心不生,而人我心偏炽,则著魔发狂,尚有日在。夫欲得神通,须先得道,得道则神通自具。若不致力于道,而唯求乎通。且无论通不能得,即得则或反障道。故诸佛诸祖,皆严禁之而不许人修学焉。以世每有此种见解人,故因覙缕及之。(增广·卷一·复永嘉某居士昆季书·P111)
 
       若汝所立章程,对经而拜,拜下想偈,及拜起念佛观佛, 固不若供经佛前,专一礼阿弥陀佛,为专精一致。且勿谓缘想 一佛,不如缘想多佛之功德大。须知阿弥陀佛,是法界藏身。 所有十方法界诸佛功德,阿弥陀佛一佛,全体具足。如帝网 珠,千珠摄于一珠,一珠遍于千珠。举一全收,无欠无余。若 久修大士,缘境不妨宽广。境愈宽而心愈专一。若初心末学, 缘境若宽,则心识纷散。而障深慧浅,或致起诸魔事。故我佛 世尊,及历代诸祖,皆令一心专念阿弥陀佛者此也。待其念佛 得证三昧,则百千法门,无量妙义,咸皆具足。古人谓已浴大 海者,必用百川水。身到含元殿,不须问长安。可谓最善形容 者矣。(增广卷一·复高邵麟居士书二)

       学佛必须专以自了为事,然亦须随分随力以作功德。若 大力量人,方能彻底放下,彻底提起。中下之人,以无一切作 为,遂成懒惰懈怠。则自利也不认真,利人全置度外。流入杨 子拔毛不肯利人之弊。故必须二法相辅而行,但专主于自利一 边。二林之语,亦不可误会。误会则得罪二林不小。二林之 意,乃专主自利,非并随分随力教人修习净土法门全废也。利 人一事,唯大菩萨方能担荷。降此谁敢说此大话。中下之人, 随分随力以行利人之事,乃方可合于修行自利之道。以修行法 门,有六度万行故。自未度脱,利人仍属自利。但不可专在外 边事迹上做。其于对治自心之烦恼习气,置之不讲,则由有外 行,内功全荒。反因之生我慢,自以功利为德,则所损多矣。 譬如吃饭,须有菜蔬佐助。亦如身体,必用衣冠庄严。何于长 途修行了生死之道,但欲一门深入,而尽废余门也。一门深入 尽废余门,唯打七时方可。平时若非菩萨再来,断未有不成懈 慢之弊者。以凡夫之心,常则生厌故也。天之生物,必须晴雨 调停,寒暑更代,方能得其生成造化之实际。使常雨常晴,常 寒常暑。则普天之下,了无一物矣。况吾侪心如猿猴,不以种 种法对治。而欲彼安于一处,不妄奔驰者,甚难甚难。人当自 谅其力,不可偏执一法,亦不可漫无统绪。(增广卷二 · 复 周群铮居士书三)

       凡修行人,必须以念佛为正行。以持咒诵经,及作种种 利益事,为助行。正助合行,则如顺水扬帆。在此生死苦海, 速得入于萨婆若海矣。若不生信发愿,求生西方。泛泛然念佛 持咒等,皆只为来生福报而已。净土法门,彻上彻下。将堕阿 鼻者,念佛尚得往生。已证等觉者,尚须回向往生西方,以期 圆满佛果。切勿以密宗有现身成佛之义,遂将往生西方置之不 论,则其失大矣。(三编卷第二·复沈授人居士书)

       且终日终年终身念佛之人,岂可于佛,不行礼敬。十大 愿王,礼敬居首。座下一切可以不,礼佛决不可以不。若不礼 佛,便难感通。何以故,以身图安逸,心之诚亦末由必致其极 也。善导专修,身业专礼,口业专称,意业专念。念至其极, 则心佛外佛,一如不二。其证道也,非自力证道之所能比也。 (增广卷二 · 复法海大师书)

        念佛之人,各随己分。专念佛号亦好。兼诵经咒,并广修万行,亦好。但不可了无统绪,必须以念佛为主,为正行。余皆为宾,为助行。则善矣。否则如一屋散钱,皆不上串,不得受用。又如入海无指南针,无所适从矣。(三编·卷二·复沈授人居士书·P548)
 
人生世间,具足八苦。纵生天上,难免五衰。 唯西方极乐世界,无有众苦,但受诸乐。经云:“三 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人命无 常,速如电光。大限到来,各不相顾。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于此犹不惺悟,力修净业,则与木石无 情,同一生长于天地之间矣。有血性汉子,岂肯生作 走肉行尸,死与草木同腐。高推圣境,自处凡愚。遇 大警策而不愤发,闻圣贤佛祖之道而不肯行。是天负 人耶,抑人负天耶? (正)复林介生书二

人生世间,超升最难,堕落最易。若不往生 西方,且莫说人道不足恃,即生于天上,福寿甚长, 福力一尽,仍旧堕落人间,及三途恶道受苦。不知佛 法,则无可如何。今既略晓佛法,岂可将此一番大利 益事,让与别人,自己甘心在六道轮回中,头出头 没,永无解脱之日乎? (正)复周孟由昆弟书

一句佛号,包括一大藏教,罄无不尽。通宗通 教之人,方能作真念佛人。而一无所知,一无所能之 人,但止口会说话,亦可为真念佛人。去此两种,则 真不真皆在自己努力,依教与否耳。 (正)复永嘉某居士 书一

宿生培此慧根,固不容易。倘不于此专精致 力,以期亲证。则如坯器未烧,经雨则化。光阴短 促,人命几何,一气不来,即属后世。未证道人,从 悟入迷者,万有十千。从悟增悟者,亿无一二。忍令 无上法器之坯,经再生之雨,而复为尘土乎哉? (正) 复张云雷书一

古人云:力行之君子,得一善言,终身受用不 尽。不务躬行,纵读尽世间书,于己仍无所益。如真 龙得一滴水,可以遍雨一世界。泥龙纵泡之水中,也 不免丧身之祸。 (续)复某居士书

黄后觉之现象,颇与学佛之人有大利益。无论 彼之究竟是往生,是堕落,且不必论。果念佛人,知 彼临终之现象,决不敢浮游从事于了生死一法也。观 彼之行迹,似乎至诚。观彼临终所现之景象,盖平日 未曾认真从心地上用功,并从前或有悭于财而致人丧 命,或悭于言而致人丧命等业之所致也。(悭于言,致 人丧命者,如自知有寇,并知可避之处,以心无慈悲,乐人 得祸,故不肯说。此事此心,极犯天地鬼神之怒。故致临终 前不能言,而且恶闻念佛等相。)然以现一时不死之象, 及助念人去,未久则死,此与悭财悭言误人性命, 完全相同。虽不堕饿鬼,而其气分,乃是饿鬼之气分 也。然彼或由自己心中忏悔,或由诸人,及儿女之诚 恳,遂得减轻,不至直堕饿鬼耳。为今之计,必须其 儿女,并各眷属,念彼之苦,同发自利利人之心,为 彼念佛,求佛垂慈,接引往生。则诚恳果到,往生即 可预断。以父子天性相关,佛心有感即应。彼眷属若 泛泛悠悠从事,则便难以消业障而蒙接引也。千钧一 发,关系极重。凡念佛人,各须务实克己习气,与人 方便。凡可说者,虽与我有仇,亦须为说,令其趋吉 而避凶,离苦而得乐。平时侃侃凿凿,与人说因果报 应,生死轮回,并念佛了生死之道,与教儿女,立太 平之基。心如弦直,语无模棱。居心可以质鬼神,作 事决不昧天理。若到临终,决无此种可怜可悯之现 象。如是,则黄后觉便是诸人之接引导师也。诸人既 因彼而将来可得巨益,彼亦将仗诸人之心力,而灭罪 往生也。光此语,非首鼠两附者,乃决定不欺之定论 也。 (续)复杨德观书

念佛不分圣凡。圣指三乘,即声闻、缘觉、菩 萨。凡指六道,即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 狱。但天以乐故,不能念者多。三途以苦故,不能念 者更多。修罗以瞋故,亦不能念。惟人最易念, 而富 贵之人便被富贵所迷,聪明人以聪明迷,愚痴人以愚 痴迷。芸芸众生,能念佛者,有几人哉! 既知此义, 当勇猛修持,勿致欲念而不能念,则不负此生此遇 矣。 (三)复卓智立书

云南张拙仙次女出嫁时,婿家送双鹅行奠雁 礼,彼即放生于华亭山云栖寺,已三年矣。彼二鹅每 于晨昏上殿做课诵时,站殿外延颈观佛。今年四月, 雄者先亡,人不介意。后雌者不食数日,彼来观佛, 维那开示,令求往生,不可恋世。遂为念佛数十声。 鹅绕三匝,两翅一拍即死。拙仙因作《双白鹅往生 记》。噫,异哉!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 鹅尚如是,可以人而不如鸟乎? (三)复周伯遒书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可不悲哉!”窃谓 徒悲究有何益?须知生死,大事也。信愿念佛,大法 也。既知死之可悲,当于未死之前,修此大法。则死 不但无可悲,且大可幸也。何以故?以净业成熟,仗 佛慈力,直下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超凡入圣,了生脱 死。得以永离众苦,但受诸乐。渐次进修,直至成佛 而后已也。 (三)饬终津梁跋

光阴迅速,时序更迁,刹那刹那,一念不住。 此殆造物出广长舌,普为尔我一切众生说人命无常, 荣华不久,急寻归路,免受沉沦之无上妙法耳。 (正) 示某比丘尼

古语云:“聪明不能敌业,富贵岂免轮回。” 生死到来,一无所靠。唯阿弥陀佛,能为恃怙。惜世 人知者甚少,知而真信实念者更少也。 (正)复包右武 书二

求生西方者,不可怕死。若今日即死,即今日 生西方。所谓朝闻道,夕死可矣。岂可今日要死,且 不愿死。 既贪恋尘境,不能放下,便因贪成障,净土 之境不现,而随业受生于善恶道中之境便现。境现, 则随业受生于善恶道中矣。往生西方,便成画饼。 故 修西方人,今日死也好,再活一百二十岁死也好。一 切任彼前业,不去妄生计校。倘信愿真切,报终命 尽,便即神超净域,业谢尘劳,莲开九品之花,佛授 一生之记矣。 (正)复高邵麟书一

大丈夫生于世间,事事无不豫为之计。唯有 生死一事,反多置之不问。直待报终命尽,则随业受 报。不知此一念心识,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人天是 客居,三途是家乡。三途一报百千劫,复生人天了无 期。由是言之,则了生死之法,固不可不汲汲讲求 也。 (续)净土问辨序

佛法无一人不堪修,亦无一人不能修。但能念 念知不修净业生西方,则长劫轮回,莫之能出。以兹 自愍愍他,自伤伤他,大声疾呼,俾近而家人,远而 世人,同修此道。其利益较之唯求自了者,何止天地 悬隔也! (三)复骆季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