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界诠法师 > 佛经讲记 >

佛经讲记列表

  • [ 2022-08-07 ] 《弥陀要解》第1讲
    今天我们开始一起来学习、研究净土法门。这净土法门多少年来也想比较深入细致地探讨一下,今天总算有这么一个因缘。我们先来讨论《阿弥陀经》,这部经曾经讲过两次,第一次讲是在八六年,我曾经好像跟大家提过,那一次给我印象很深,从来没讲过课,也没讲过经,我竟然上大座讲经去了,有两三百人听,听到后来只剩十几个人了,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教训。
  • [ 2022-08-07 ] 《弥陀要解》第2讲
    我们在平兴寺十多年来,一直都在研究戒律,今天应该要导归净土,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持戒念佛”。因为戒是定、慧的桥梁,是定、慧的保障,也是住持佛法的一个幢相,庄严佛法的璎珞。如果没有戒律,佛法当然也就显得不庄严,会比较散乱。就好像航海的航程一样,我们常常看到,航程中到了一些地方,上面会立一个灯塔。为什么要立灯塔呢?就怕触礁,触礁会沉没。
  • [ 2022-08-07 ] 《弥陀要解》第3讲
    今天与大众一起来研究学习,我们要真正地去做,要真修实学,也就是真修实行,这样才可以。如果是有益于净土念佛法门者,我建议大家,每天至少要念一万声佛号,一万声佛号不需太久,这样久而久之呢,才能够有念佛的一个种子,临终才会有所把握。
  • [ 2022-08-07 ] 《弥陀要解》第4讲
    我们在平兴寺十多年来,一直都在研究戒律,今天应该要导归净土,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持戒念佛”。因为戒是定、慧的桥梁,是定、慧的保障,也是住持佛法的一个幢相,庄严佛法的璎珞。如果没有戒律,佛法当然也就显得不庄严,会比较散乱。就好像航海的航程一样,我们常常看到,航程中到了一些地方,上面会立一个灯塔。为什么要立灯塔呢?就怕触礁,触礁会沉没。
  • [ 2022-08-07 ] 《弥陀要解》第5讲
    今天与大众一起来研究学习,我们要真正地去做,要真修实学,也就是真修实行,这样才可以。如果是有益于净土念佛法门者,我建议大家,每天至少要念一万声佛号,一万声佛号不需太久,这样久而久之呢,才能够有念佛的一个种子,临终才会有所把握。
  • [ 2022-08-07 ] 《弥陀要解》第6讲
    现在要真正找到一个像彻悟大师讲的,真为生死发菩提心的人,实在是太少了,都是泛泛地修泛泛地修,到目前为止,现在真修实干的人太少了!有些学教理的,道理懂得不少,真正去修又放不下。
  • [ 2022-08-07 ] 《弥陀要解》第7讲
    现在在家居士,你别看他愚夫、愚妇、老太太,他们真正往生的时候表现得很不错,有些真正预知时至。我们出家人为什么少呢?没有老实地修,我们又接受信施,这里面有一定的原因所在。懂了一些佛法,反而会世智辩聪,觉得自己懂了很多道理,没有死心塌地去修行。如果我们真心地去修,要从事到理,你自然而然的从事就能够达到理,这样事理圆融,都会归于自性了,念归于心。
  • [ 2022-08-07 ] 《弥陀要解》第8讲
    天台是讲的空、假、中三观,即假、即空、即中,一念心当中具足三观。那么始末的修法它归于止观,修的次第还是归于止观。天台大师以及后来的一些大德,如幽溪大师、知礼大师、蕅益大师这些,无不归于念佛法门,这都是学天台教的对净土法门的倡导。
  • [ 2022-08-07 ] 《弥陀要解》第9讲
    《阿弥陀经》里面说“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若有信者,应当发愿”,你有信就应该发愿往生。短短的《阿弥陀经》有四次在劝人家应该往生,所以说信是进入佛法的根本!《大智度论》说:“信为能入,智为能度”;《华严》也讲:“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法”。所以没有信仰,就很难进入佛法。
  • [ 2022-08-07 ] 《弥陀要解》第10讲
    下面跟大家介绍净土的种类到底有多少,怎么会有这个净土呢?诸佛净土都是不同,那都是因为佛的本愿不同,净土就是佛本愿的结果。由于菩萨在因地修行时期所发的广大弘愿,将来成佛的时候,他就成了果德的庄严,所以这个愿又叫“本愿”。
  • [ 2022-08-07 ] 《弥陀要解》第11讲
    菩萨所有的一切修行发愿,总愿是一样的。所谓总愿就是四弘誓愿,依四谛——苦、集、灭、道而发的四弘誓愿。因为众生苦,所以要去度众生;因为众生有烦恼,“集”是烦恼,所以要断;“灭”是涅槃,是无上道,我要去证;“道”是种种法门,我要去学,所以才发四弘誓愿。
  • [ 2022-08-07 ] 《弥陀要解》第12讲
    我们这里所要介绍的是阿弥陀佛净土。现存的经典记载阿弥陀佛的事迹以及阿弥陀佛净土的,有二百三十多部经典提到这样的事情,也就说大约占整个大乘经论的三分之一这么多。那么最早传入到汉地的弥陀净土信仰的经典是什么呢?就是《般舟三昧经》,也就是东汉支楼迦谶翻译的。